首页 / 新闻动态 / 学院新闻
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成功举办模拟联合国大会 —共议数字时代非遗保护新路径
来源: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发布:2025-04-24 阅读:104

4月23日,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主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在文化教室隆重举行。本次会议以“数字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”为主题,本次议题旨在汇聚全球智慧,探索如何在不失本真的前提下,通过创新手段实现“活态传承”?如何平衡商业化开发与文化保护?如何让青年一代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?如何让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活力,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文化动力。本次大会共有越南、巴基斯坦及西非三个代表团参与,通过仿真外交磋商探索文化保护的全球化协作方案。

会议严格遵循联合国议事规则,设置代表发言、自由磋商两大环节。在代表发言环节,巴基斯坦代表团介绍了自己国家独有的“色彩”非遗,包括传统染色工艺、彩绘艺术和身体装饰等。如今化学染料冲击了天然染色工艺,年轻一代对传统色彩兴趣减弱,巴基斯坦的“色彩”非遗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,因此巴基斯坦代表提出了“手工艺人培训与电商推广结合”的扶贫模式。西非代表团介绍了口述传统和音乐舞蹈艺术两大瑰宝。西非联盟呼吁加强国际数字保护,建立非物质遗产数据保护联盟,希望国际组织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。越南代表团介绍了越南现有的非遗保护政策,包含与谷歌合作建立数字非遗地图、建立学校非遗文化教育体系和建立非遗文化数据库等。

在自由磋商阶段,巴基斯坦对自己国家现有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手段进行介绍,谈到探讨了博物馆建设和学校教育推广的重要性,巴基斯坦的每个省份都建立了独属于自己省份文化的博物馆,并通过facebook和网站等线上渠道进行广告投放,吸引广大群众走进博物馆,了解非遗文化。西非国家同样探讨了学校教育推广的重要性,他们将学校教育作为有效保护和推广非遗的手段,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人群中传承。越南国家代表提出了一种新渠道——流行音乐传播,非遗传统与流行艺术的碰撞创造了更强的传播力,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播。

在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尾声,马治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深刻且全面总结。他指出,同学们在活动中收获颇丰,意义非凡。在热烈的交流与探讨中,大家、了解到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绚烂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拓宽了同学们的认知边界,塑造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,使大家能够站在全球的高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。

此次模拟联合国活动以沉浸式外交实践的方式,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国际事务的复杂与多元,深化了对全球文化治理的理解,成为全球文化治理理念的践行者与探索者。相信这段经历会成为同学们成长的宝贵财富,激励他们今后以更加开放、包容的心态拥抱多元世界。